Tuesday, August 19, 2025

环境变量设置https_proxy和http_proxy对哪些程序有效

 

环境变量 http_proxyhttps_proxy 的设置会影响依赖系统环境变量进行网络请求的程序。它们主要用于告诉程序通过指定的代理服务器访问 HTTP 或 HTTPS 网络资源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受影响程序和工具:


🧰 受影响的程序和工具

程序/工具类型是否支持环境变量代理说明
命令行工具✅ 支持curl, wget, git, apt, yum, pip 等,通常会自动读取这些环境变量。
编程语言库✅/❌ 取决于库比如 Python 的 requests 支持环境变量,Go 的 http.Client 默认不读环境变量,需手动配置。
包管理器✅ 支持npm, pip, cargo, gem 等,通常会读取代理环境变量。
浏览器❌ 不支持Chrome、Firefox 等不会读取系统的 http_proxy 环境变量,而是使用自己的代理设置。
系统更新工具✅ 支持如 Linux 的 apt-getdnfyum 等,通常会读取环境变量。
Docker / Podman✅ 支持容器构建时可以通过环境变量设置代理,影响 docker build 等命令。
Git✅ 支持Git 会读取环境变量,也可以通过 git config 设置代理。
VS Code / IDEs❌/✅ 取决于配置一些 IDE 不读取环境变量,但可以在设置中手动配置代理。

⚙️ 设置方式示例(Linux/macOS)

export http_proxy="http://proxy.example.com:8080"
export https_proxy="http://proxy.example.com:8080"

对于需要用户名密码的代理:

export http_proxy="http://username:password@proxy.example.com:8080"

在 Windows 上,可以通过系统环境变量设置,或在命令行中使用:

set http_proxy=http://proxy.example.com:8080

🧠 注意事项

  • 某些程序(如 Go 编写的工具)不会自动读取这些环境变量,需在代码中显式设置代理。
  • 如果你使用的是 GUI 程序(如浏览器或某些 IDE),通常需要在程序内部设置代理。
  • 有些程序还支持 NO_PROXY 环境变量,用于指定不走代理的地址(如本地地址)。

在 Windows 系统中,环境变量 http_proxyhttps_proxy 对“账户管理”和“系统更新程序”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,甚至可以说几乎无效,除非你在企业环境中做了特殊配置。下面是详细拆解:


🧑‍💻 Windows账户(登录、Microsoft账户)

  • 不受影响:Windows 登录过程、Microsoft 账户验证等操作不会读取 http_proxyhttps_proxy 环境变量。
  • 使用系统代理设置:这些流程依赖的是系统级代理设置(通过“Internet选项”或“设置 > 网络和 Internet > 代理”配置),而不是环境变量。
  • 企业场景例外:在企业部署中,可能通过组策略或注册表配置代理影响账户验证流程,但这不是通过环境变量实现的。

🔄 Windows更新程序(Windows Update)

  • 不读取环境变量:Windows Update 使用的是系统服务(svchost.exe 下的 wuauserv),它不会读取用户级的 http_proxyhttps_proxy
  • 依赖系统代理设置:它使用 WinHTTP 层的代理配置,而不是 WinINET(浏览器层)或环境变量。
  • 配置方式
    • 使用 netsh winhttp 命令设置代理,例如:
      netsh winhttp set proxy proxy-server="http://proxy.example.com:8080"
      
    • 查看当前设置:
      netsh winhttp show proxy
      

✅ 哪些 Windows 程序会读取环境变量代理?

  • PowerShell 脚本(取决于使用的模块)
  • WSL(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)中的 Linux 工具
  • Git for Windows(如果是基于 MinGW 或 WSL)
  • Python、Node.js、Go 等开发环境中的工具

🧠 总结

功能/程序是否读取环境变量代理推荐配置方式
Windows账户登录❌ 不读取系统代理设置
Windows Update❌ 不读取netsh winhttp 设置
WSL/Linux工具✅ 读取export http_proxy=...
浏览器❌ 不读取浏览器内部代理设置


Thursday, August 14, 2025

大洋中心没有海岛的地方有鱼吗

有,而且不少。

大洋中央虽然远离海岸、海岛,没有近岸渔场那种丰富的底栖和沿岸生物,但依然有鱼类生存,原因有几个:

1. 表层浮游生物支撑的食物链
大洋表层有大量浮游植物(依靠阳光光合作用)和浮游动物,这些是小型鱼类(如沙丁鱼、鳀鱼幼鱼)的主要食物,小鱼再被金枪鱼、鲭鱼、鲨鱼等大型掠食性鱼类捕食。


2. 洋流汇聚区和锋面
在大洋中部,洋流交汇处、温盐锋面、上升流区会带来富营养水,形成“海上绿洲”,聚集鱼群。例如太平洋的赤道上升流带和副热带辐合带。


3. 洄游性鱼类经过
很多大型鱼类(如黄鳍金枪鱼、旗鱼、鲣鱼)会跨越几千公里的公海洄游,在大洋中心觅食或经过。


4. 漂浮物形成的微型生态系统
漂浮的树木、海藻甚至废弃塑料,都会吸引小鱼、小甲壳类,进而吸引大鱼。渔民甚至利用“鱼聚装置”(FAD)在公海捕鱼。



不过,大洋中心的鱼类密度一般比近岸和岛屿周围低得多,渔获率也更依赖于找到洋流汇聚带、温差锋或漂浮物等“热点”区域。

哪种激素影响人的好奇心

 影响人好奇心的激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,虽然它们并非“专门调控”好奇心,但在调节动机、探索行为和奖励预期中起到关键作用:


1. 多巴胺(Dopamine) ✅主力

  • 作用机制:多巴胺是调节奖励系统的核心神经递质之一,它与预期奖励、动机驱动、探索行为密切相关。

  • 在好奇心中的角色:研究表明,当人对未知信息产生强烈兴趣时(如期待揭晓答案时),大脑中中脑-边缘系统(midbrain–hippocampus circuit)会释放多巴胺,增强记忆编码和信息获取欲望。

  • 研究引用:Gruber et al., Neuron (2014) – 好奇心驱动下的多巴胺激活能增强记忆力和学习效果。


2. 去甲肾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

  • 作用机制:与警觉性、注意力调节有关。

  • 在好奇心中的角色:在面对新奇刺激时,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,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到新事物上。

  • 功能特征:强化对未知环境的敏感性,是“察觉新奇”的一部分。


3. 血清素(Serotonin)

  • 作用机制:主要影响情绪稳定性和冲动控制。

  • 间接影响:较高的血清素水平可能抑制冒险行为,从而降低对危险性未知的好奇探索,反之亦然。

  • 好奇心类型相关性:可能更多与**“安全探索型好奇心”**相关(如查资料 vs. 徒步探险)。


4. 催产素(Oxytocin)

  • 社交好奇心相关:在研究他人情绪、观察行为或参与社交互动时,催产素水平的提升会增强对社交信息的好奇心(如“他为什么这样说?”)。

  • 功能特征:推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动机,也可引发社交探索行为。


总结(按影响力排序):

激素/递质 对好奇心的影响类型 强度 说明
多巴胺 信息探索驱动、学习动机 ★★★★☆ 核心机制
去甲肾上腺素 对新奇刺激的敏感和警觉 ★★★☆ 辅助激活
血清素 调节探索风险与冲动 ★★☆☆ 主要是抑制
催产素 促进社交型好奇心 ★★☆☆ 特定类型


Wednesday, August 13, 2025

假如人类的工业文明因为一场史诗的自然灾害毁坏,幸存者中恰好有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,人类的工业文明有没有可能在数年内重建

 

工业文明“重启”的可能性与路径:一份灾后5—10年重建与倒退情景的系统分析

设定:一次史诗级自然灾害(如超大火山喷发、极端太阳风暴、全球性海啸或多灾并发)在短时间内摧毁现有基础设施与全球供应链,但在各地仍有数量可观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存活,并保留部分资料、设备与库存。问题是:数年内能否重建工业文明?若不能,会经历怎样的倒退过程?


一、判断框架:影响“能否在数年内重建”的五大约束

  1. 系统耦合与级联脆弱性
    现代工业文明是“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”:电力—通信—交通—金融—供水—医疗—工业彼此依赖,任何一环失灵都会跨网放大。复杂网络研究与关键基础设施文献显示,小比例节点失效即可引发系统性碎裂;而灾后修复又因多重依赖而相互掣肘(“先有电还是先有燃料?”、“先有通信还是先有调度?”)。这决定了短期“全网同时恢复”的难度极高,更现实的路线是从若干“孤岛系统”起步并逐步耦合。 (Nature, Of (im)possible interest,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)

  2. 净能回报(EROI)与能源底座
    工业文明的复杂度与“净能量”高度相关。若主力能源的能量回报率(EROI)过低,社会可分配到医疗、教育、科研、治安等“非能源部门”的资源就会被压缩,难以维持复杂分工。综述研究指出,EROI显著下降将拖累经济与社会功能,因而能源底座不仅要“有电”,更要“有富余净能量”。这直接决定“数年内能否重建到高复杂度”。 (nyaspubs.onlinelibrary.wiley.com, 科学直通车, sustainable.soltechdesigns.com)

  3. 农业与化肥(氮)
    灾后第一民生是吃饱。现代高产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合成氨(哈柏–博施)提供的反应性氮。评估显示,约半数人类的口粮依赖合成氮;若化肥供应骤减,单产会迅速下滑。即便技术人员尚在,重启合成氨需要稳定能源(多为天然气/氢气)、高压高温设备与化工安全体制。 (iai.int)

  4. 医疗与公共卫生
    灾后传染病风险陡升。系统综述表明,安全饮水与氯化消毒可显著降低腹泻病负担,是最快速、性价比最高的生命线技术之一;抗生素、疫苗、一次性耗材等的工业化稳定供应则是更长期目标。 (柳叶刀, ehp.niehs.nih.gov)

  5. 全球气候/环境外部冲击的“二次打击”
    若灾种本身对光照/气温造成持续扰动(如火山冬天、核冬天),粮食与生物质能的潜力会被腰斩,即便局部技术保留,社会规模与能量盈余也会被迫收缩。模拟研究显示,即使“区域性”核冲突也可导致多年全球粮食减产与营养短缺。 (Nature)


二、能否“数年内重建”?——结论先行

  • 在最乐观情景(灾害空间不均、仍有若干大型水电/火电/炼油厂、重型机修与港口可抢修;且有足够技术与组织):

    • 1—2年:可在若干人口密集区重建电力—供水—基础医疗—本地交通的“工业孤岛”,达到20世纪上半叶—中叶的技术水平(蒸汽与内燃混合、广播通信、简易化工、机械加工)。

    • 3—5年:通过区域互联、燃料与零部件再制造,形成区域级工业网络,恢复钢—水泥—玻璃—基础化工—肥料等“重建所需产业链”的有限产能

    • 现代半导体、航天级材料、全球化供应链超高复杂度系统几乎不可能在“数年”内恢复到灾前水平。

  • 在基线情景(多数大型设施损毁,燃料与设备分散且库存有限):

    • 1—2年:可实现分布式电力(柴油/微水电/风光存量+微网)—清洁饮水—基础食品与药品的地方化保障

    • 3—5年:有望重建到区域性的“二次工业化”水平(近似20世纪30—60年代):能持续炼钢/制水泥/基础化工与交通维保,但芯片、精密仪器与高端药物仍稀缺,且跨区互联脆弱

  • 在悲观情景(全球气候剧变、农产长期下滑、能源与秩序双重约束):

    • 文明将分散化、低能级化,回落到前工业—早期工业混合状态,技术呈**“口袋化保留”**(少数据点维持高技术,其余地区回到手工与畜力),并在较长时期内徘徊。

综上:“数年内重启到当代全球化水平”不现实“数年内在若干区域恢复到中等工业水平(20世纪中叶量级)”有条件可行,关键在于能源净回报、粮食/化肥、基础化工与材料链的尽快闭环。 (nyaspubs.onlinelibrary.wiley.com, iai.int, Nature)


三、重建的“最低可行工业栈”(MVI):三阶段、十个抓手

阶段A:0—6个月(止血与保命)

目标:水—食物—热力—基础医疗—局地通信—秩序。
抓手

  1. 分布式供水与氯化消毒:抢修自来水厂与简易加氯装置;若无管网,搭建集中取水+加氯+沉淀/过滤点,配合容器回收与卫生教育。 (柳叶刀, ehp.niehs.nih.gov)

  2. 应急电力孤岛:柴油/天然气余量+小水电/风机/存量光伏接入微网,优先保电:医院、泵站、冷链、指挥与广播;将负荷表格化调度。

  3. 粮食与营养:清点库存谷物与肥料,优先保障播种与灌溉;将动物蛋白转化为优先群体口粮(婴幼儿/孕产妇/一线人员)。

  4. 救急化工:漂白粉(次氯酸盐)、乙醇/异丙醇(消毒)、简化皂化(碱+油脂)与石灰(CaO)供应。

  5. 维保与标准:建立跨学科维修队(电—机—焊—控),统一临时技术标准(电压等级、法兰/螺纹、接头规格),减少兼容性损耗。

  6. 信息:中短波广播/业余电台联网,集中发布功率曲线、通电时段、取水点与配给规则。

  7. 秩序与法度:确立配给与优先级(救命>生产>生活),防止囤积与黑市破坏恢复节奏。

阶段B:6—24个月(从生存到生产)

目标:把“能活下去”进化为“能生产修复所需的一切基础品”。
抓手

  1. 能源净回报优先:在燃料紧缺下,优先修复水电蒸汽—气轮联合装置;在负荷侧推进余热回收与电机效率治理;用生物质只做高价值用途(化学品/应急热源),避免低效直燃。EROI框架可用于排序与考核。 (nyaspubs.onlinelibrary.wiley.com)

  2. 氮肥能力的“最低闭环”

    • 近期:回收尿素/硝铵库存,配合豆科—秸秆还田—堆肥维持土壤氮;

    • 中期:抢修小规模合成氨(氢源可先走水电解+铁催化,效率虽低但链条短),叠加简化硫酸/硝酸工段形成基础无机肥体系。合成氨的能耗与重要性有明确量化依据,应作为“生命线化工”优先级。 (iai.int, MDPI)

  3. 材料三件套钢—水泥—玻璃

    • 钢:短期以电弧炉(EAF)+废钢为主(若电力可保障),并恢复铸造—机加产业链;

    • 水泥/石灰:修复回转窑/简化竖窑,满足土建、桥涵与基础设施抢修;

    • 玻璃:优先容器/片玻璃以支持医疗、照明与建筑。

  4. 交通与维修能力

    • 维持内燃机车辆与铁路的可用率,优先保障粮—燃—药—水处理药剂物流;

    • 建立区域机修与刀具/轴承/密封件再制造中心。

  5. 基础化工“七小侠”(按对公共系统影响排序):氯碱(饮水/消毒)—硫酸(化肥/金属)—纯碱(玻璃)—乙醇(医用/燃料)—焦炭与煤气副产(金属)—润滑油再生简易聚烯烃回收

  6. 公共卫生与初级医药工业

    • 维持疫苗冷链首选抗生素(青霉素/头孢类)供应,短期以库存与国际通用工艺资料为主,中期逐步恢复发酵—提纯—质控能力;

    • 饮水氯化粪污管理持续作为“低成本降病亡”的主线。 (柳叶刀, ehp.niehs.nih.gov)

阶段C:2—5年(区域工业网络与技术爬升)

目标:从“孤岛”到“区域互联”的工业网,向20世纪中叶—晚期逼近。
抓手

  1. 区域互联:以高压线路与铁路为骨架,分步耦合微网;引入频率/电压标准与安全调度制度,降低跨区级联风险。网络科学研究提醒我们:弱化依赖强度、控制耦合节奏可提升鲁棒性。 (Nature)

  2. 精密制造与测量:恢复机床—量测—热处理三大件,优先发展泵、阀、轴承、电机、变压器等通用设备族谱与参数库。

  3. 信息化“再起步”:从有线电话/短波过渡到区域蜂窝/微波链路;控制系统先以继电—PLC—简化DCS逐级恢复。

  4. 知识与教育:用技校+师徒制快速补位中间技术人力;编纂**“重建手册”系列**(电力、机修、化工、安全)形成可复制的制度与技术资产。


四、为何“现代高端文明”很难在数年内满血回归

  1. 超复杂供应网的“最小规模”门槛极高
    以尖端半导体为例,光刻、气体纯化、超净间、材料与设备生态牵涉上千家高特化供方与十万级工艺参数;任何一环的长期缺位都使全链条不可运行。系统耦合研究指出,跨网强依赖导致的脆弱性使“从零到整”极为困难,只能靠口袋化据点逐片恢复,再谨慎耦合。 (Nature)

  2. 净能量与组织能力的“乘法效应”
    即便理论上“有办法做出来”,若能源端只有“勉强够用”的一次能(低EROI),则社会可用于研发、质控、监管与冗余的资源不足,产线良率供应稳定性无法达标。EROI综述与能量—社会研究一再强调这一点。 (nyaspubs.onlinelibrary.wiley.com, 科学直通车)

  3. 农业—人口—劳动分工的锁定
    当化肥与机械化不足时,更多人口被迫回流到初级粮食生产;科研、教育与高端制造的人力池随之缩小,形成“低能级—低分工—低产出”的自稳态,除非化肥与机械化(或等效生产率)恢复。 (iai.int)

  4. 持续性环境冲击
    若存在多年尺度的光照/气温异常(如火山/核冬天),粮食与生物质下降将挤占能源与材料生产的人力物力。自然—社会复合系统模型表明粮食短缺会长期制约社会规模。 (Nature)


五、若不能迅速重建,将如何倒退?

倒退不是“直线返祖”,而是“拼图式回落”:

  • 空间异质性:拥有水电/矿山/港口/高校的地区更可能成为技术保留地,维持中等工业水平;资源贫乏地区回落到前工业或早期工业

  • 技术口袋:少量“口袋”能生产关键物资(药品、电机、轴承、刀具钢),通过易货与配给影响更大范围;但跨区运输成本高、风险大。

  • 制度分化:部分地区建立工程师主导的“生产政体”(以保障能源/粮食/维修优先),另一些地区可能出现以粮/燃料为税基的封建化组织

  • 知识的断裂与保存:若教材—实验室—实训不持续,10年内工匠与中级技术层会出现断档;因此编纂与复印实操教材至关重要(不限媒介:纸、电、胶片)。


六、工程行动清单(面向5年内“再工业化”)

优先级1:保命线(0—3个月)

  • 水:集中加氯点容器循环

  • 电:医院/泵站/冷链/广播的“日程化通电”;

  • 粮:播种—灌溉—病虫害—收储的“四件套”;

  • 疫病:口服补盐、抗生素分级使用、疫苗冷链、手卫生+皂化

  • 信息:中短波广播+公告栏,发布配给与值守表。

优先级2:生产线(3—12个月)

  • 能源:水电抢修、燃机/锅炉临修、风—光余量接入微网;

  • 冶材:EAF+废钢水泥竖窑、容器玻璃;

  • 化工:氯碱—硫酸—纯碱—乙醇最小闭环;

  • 交通:铁路优先修通矿—钢—水泥—肥料—口岸五大走廊;

  • 标准:统一紧固件、法兰、电压、频率、管径、轴承的代用体系。

优先级3:爬坡(1—5年)

  • 化肥:小型合成氨+硝酸/磷肥扩容,稳住单产; (iai.int, MDPI)

  • 机电:规模化再造电机—变压器—泵阀—轴承—齿轮箱

  • 控制:从继电—PLC—简化DCS逐级;

  • 医药:发酵抗生素—中间体—基本药典;

  • 教育:技师学院工程军团化分队(电/机/化/安/测),滚动培养。


七、关键指标与“复原力”度量

  • 净能量指标:主力电源与燃料的EROI、系统负荷率尖峰保障小时数。 (nyaspubs.onlinelibrary.wiley.com)

  • 粮食安全:口粮天数、播种面积、化肥/农机可用率、产量/氮投入比。 (iai.int)

  • 公共卫生:安全饮水覆盖率、腹泻发病率、疫苗接种率。 (柳叶刀, ehp.niehs.nih.gov)

  • 网络鲁棒性:电力与交通的孤岛自持时长跨区互联冗余解耦策略(分区、限载、潮流与Timetable)。 (Nature)


八、情景小结

  1. 快速回弹(最佳10%)
    有水电/燃机/机修底子与较好组织能力,2—5年内达到区域中等工业,口袋化高技术维持;向更高复杂度爬升取决于化肥、材料与净能量的持续扩张。

  2. 坎坷恢复(多数)
    通过微网+最小化工+废钢循环撑起重建底座,5—10年维持20世纪中叶量级,但高端制造长期短缺。

  3. 长期收缩(悲观)
    受环境/粮食与秩序束缚,文明分散化—低能级化,局部“技术据点”与广泛低技术并存。


九、给幸存工程师的“第一性原理”建议

  • 从净能量出发:优先做少而关键净能回报高的项目(如水电、输电干线、氯化供水、合成氨起步线)。 (nyaspubs.onlinelibrary.wiley.com)

  • 把链条做短:选用就地可得原料与设备的工艺(如电解—氨合成的低规模线),避免过度依赖远方零件。 (MDPI)

  • 解耦网络:分区运行、软连接、逐步耦合,减少级联失效概率。 (Nature)

  • 先公共卫生,后高科技:氯化—卫生—冷链的生命线科技最划算,能为社会赢得技术爬升的时间。 (柳叶刀, ehp.niehs.nih.gov)

  • 稳住农业:任何时候都别牺牲来年播种与土壤肥力;化肥是“文明乘数”。 (iai.int)


结语

“数年内让全人类回到灾前文明”并不现实“数年内在若干区域重建可自持的中等工业文明”则是可行的。决定性因素不是“有没有天才工程师”,而是有没有可持续的净能量、稳定口粮与闭环的基础材料—化工能力,以及能避免网络级联与实现制度协同的组织力。从水、电、粮、氯、氨、钢、泥、玻这条“最低可行工业栈”起步,才能在5—10年内稳住社会—能源—物质三重循环,为更高复杂度的文明“二次创业”铺路。


参考(学术与专业文献,节选)


Monday, August 11, 2025

路由器做了何种限制会导致ping可以正常工作,但是traceroute不能

 这种情况一般是路由器针对 **Traceroute 所用的报文类型** 做了限制,而对 Ping 所用的 ICMP Echo 请求/应答没做限制。常见原因有:


1. **丢弃或禁止返回 ICMP Time Exceeded 报文**


   * Traceroute 的核心机制是逐步增加 TTL,让中间路由器返回 *ICMP Time Exceeded*,从而推测路径。

   * 如果路由器防火墙/ACL 丢弃了这些 ICMP Time Exceeded(或相关 UDP/TCP 不可达报文),路径就显示不到。

   * 这种情况下,Ping 仍可正常,因为 Ping 用的是 ICMP Echo Request/Reply,不依赖 TTL 超时报文。


2. **阻止 Traceroute 初始探测数据包**


   * 传统 UNIX/Linux `traceroute` 用 UDP 高端口(>33434)探测,中间路由器必须允许这些 UDP 报文通过。

   * 如果路由器丢弃了这些高端口 UDP(或 TCP traceroute 的探测 SYN 包),Traceroute 就卡住。

   * Windows `tracert` 则直接发 ICMP Echo 请求,依赖 Time Exceeded,所以同样会受限。


3. **限速或限量 ICMP 响应**


   * 有些运营商设备对 ICMP 超时返回做限速(rate limiting),低 TTL 的包得不到响应,就看起来像 traceroute 被阻断。

   * 但直接 Ping 目标(TTL 正常)时,响应率正常。


4. **NAT 或防火墙只放行会话相关流量**


   * 某些出口 NAT/防火墙只允许已建立连接的返回包,而 traceroute 的每跳包在 NAT 表中没有匹配项,导致 ICMP 超时无法返回。

   * Ping 是一对一会话,更容易被允许。


如何阻止traceroute的UDP


如果其他 UDP 都能正常通信,但就是 traceroute 的 UDP 不行,那基本可以肯定是路由器/防火墙在 **针对 traceroute 的典型 UDP 探测特征做精确匹配阻断**。
Traceroute 的 UDP 探测流量有几个很显著的特征,容易被“精准拦截”而不影响其他 UDP 应用:

---

### 1. **端口特征过滤**

* **传统 UNIX/Linux traceroute** 默认发送到目标 **UDP 端口 33434 起**,并且每跳端口号递增。
* 如果路由器/防火墙直接在 ACL 或规则中写:

  ```
  deny udp any any range 33434 33534
  ```

  或等效匹配规则,就能阻止 traceroute,但不会影响常见应用(因为很少应用用到这些高端口)。
* 有些运营商就是用这种方式来“屏蔽”路由探测。

---

### 2. **TTL 阈值检测**

* Traceroute 依赖 **小 TTL**(从 1 开始递增)触发中间路由器返回 `ICMP Time Exceeded`。
* 防火墙可以检测到 **UDP 包的 TTL 非常小**(比如 ≤2 或 ≤5),并阻止这种包进入或离开网络。
* 这样正常 UDP 应用(TTL 通常是 64/128/255)不受影响。

---

### 3. **组合匹配:小 TTL + 高端口**

* 更精确的做法是匹配:

  * 目的端口在 33434–33534
  * TTL < 10
* 这样几乎只会命中 traceroute 的探测包,而不会误杀其他流量。

---

### 4. **阻断返回的 ICMP “端口不可达”**

* UDP traceroute 在探测到目标主机最后一跳时,需要收到目标返回的 `ICMP Port Unreachable`。
* 如果路由器丢弃这种 ICMP 类型 3/代码 3(UDP 端口不可达),那么 traceroute 即使包发出去也得不到最终一跳信息,看起来就像卡住。
* 对普通 UDP 会话没影响,因为它们不依赖这种 ICMP 报文。

哪些食物富含叶黄素

 富含\*\*叶黄素(Lutein)\*\*的食物主要是深绿色蔬菜和一些橙黄色水果,尤其以下几类:


---


### 🥬 深绿色叶类蔬菜(最丰富):


| 食物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每100g叶黄素含量(μg) |

| 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 |

| 羽衣甘蓝(Kale)         | 11,900         |

| 菠菜(Spinach)        | 12,200         |

| 芥蓝(Collard greens) | 7,600          |

| 甜菜叶(Beet greens)   | 4,300          |

| 芝麻菜(Arugula)       | 3,600          |


---


### 🌽 其他植物类食物:


| 食物            | 含量说明               |

| 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 |

| 甜玉米(Corn)     | 黄色素中富含叶黄素          |

| 豌豆            | 含量适中               |

| 西兰花(Broccoli) | 含量中等               |

| 南瓜、胡萝卜        | 主要是β-胡萝卜素,但也含少量叶黄素 |


---


### 🥭 橙黄色水果(含量低于蔬菜):


| 食物           | 含量说明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

| 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
| 芒果           | 少量叶黄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

| 奇异果          | 含少量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

| 葡萄(尤其是带皮红葡萄) | 含少量叶黄素与玉米黄质(zeaxanthin) |


---


### 🍳 动物来源(含量较少):


* 鸡蛋黄: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,**生物利用率高**(吸收率比蔬菜高)


---


### ⚠️ 提高吸收的小贴士:


* **叶黄素是脂溶性**:与脂肪一同摄入(如橄榄油、牛油果)可提高吸收率。

* 加热烹饪不会显著降低叶黄素含量,有助释放。



为何FDD频段手机信号下上传依旧速度不及下行

 即便在 FDD(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)频段中,上下行是用**不同的频段、同时传输**,上传速度依然通常低于下行,主要原因是**网络设计和资源分配策略**造成的,而不是因为频分复用本身的限制。核心因素包括:


1. **频谱分配比例不同**


   * 运营商在规划 FDD 频段时,通常会给下行分配更宽的带宽(例如 15 MHz 下行 + 10 MHz 上行,或者对称但下行调制效率更高),因为绝大多数用户的流量是下载为主。

   * 频谱一旦少,上行峰值速率就受限。


2. **发射功率限制**


   * 手机(UE)作为终端,发射功率远低于基站(典型最大 23 dBm ≈ 200 mW),而基站的发射功率往往是几十瓦。

   * 这意味着上行链路信号衰减更明显,调制阶数(QAM)和编码速率不得不降低,从而影响上行速率。


3. **上行信道结构差异**


   * LTE/5G 上行使用 SC-FDMA(单载波频分多址),下行用 OFDMA。

   * SC-FDMA 的峰均功率比(PAPR)低,节省终端电量,但在多径衰落环境下灵活性和频谱利用率稍逊于 OFDMA。


4. **网络调度策略**


   * 基站在调度时,会优先保障下行用户体验,因为视频、网页加载等业务对下行敏感,而上行往往只需维持必要的数据反馈。

   * 调度算法会在小区负载高时减少上行资源分配。


5. **上行链路干扰更敏感**


   * 不同用户的上行信号同时到达基站时,如果时间/频率/相位同步稍有误差,干扰会比下行更明显,影响调制效率。

   * 这也是运营商在密集小区中更保守分配上行资源的原因。


简单总结:

FDD 本身并不强制上传慢,但现实中**频谱比例、功率差、链路特性和调度策略**叠加,让上行速度普遍只有下行的 1/2 甚至更低。




Wednesday, August 6, 2025

windows上安装msi文件的时候,是否有编译代码的过程,为何比较费时


Windows 上安装 .msi 文件(Microsoft Installer 格式)时,一般没有编译代码的过程

解释如下:

  • .msi 是一种 安装包格式,其中包含了:

    • 已编译好的二进制程序(如 .exe.dll 等)

    • 安装过程的元数据(注册表项、安装路径、快捷方式等)

    • 安装脚本(如使用 Windows Installer 的自定义动作)

安装过程主要做以下几件事:

  1. 解压并复制文件 到目标路径;

  2. 注册组件(如 COM DLL 注册);

  3. 写入注册表项

  4. 设置服务、快捷方式等

  5. 如果有自定义动作(Custom Actions),可能会执行脚本或调用其他程序。

那么有没有编译过程?

只有在以下非常特殊的情况,可能间接涉及到编译:

  • 安装包中包含了脚本(如 .vbs.js)或安装时动态生成某些文件;

  • 使用了 Custom Actions 执行了某些构建命令(例如 Visual Studio 安装包中可能有编译模板项目);

  • 安装一些开发工具(如 Visual Studio、CUDA Toolkit)时,可能在安装过程中执行了一些 “预编译配置” 的操作,这也只是预生成数据,不是用户代码编译。

总结

✅ 普通的 .msi 安装过程不涉及代码编译;安装的是已经编译好的程序。
⚠️ 只有某些开发工具或复杂安装包中可能包含额外的编译、预构建步骤,但这不是 .msi 格式的通用行为。


 .msi 安装过程在 Windows 上看似简单却常常比较费时,原因并非是编译代码,而是以下这些因素:


🧱 1. 文件复制+解压操作较多

  • .msi 文件通常是压缩包格式,安装时需要将大量内容解压、复制到多个路径(如 C:\Program FilesAppData、系统目录等)。

  • 大文件、多文件、多层目录都会拖慢速度,特别是在机械硬盘或杀毒软件开启时。


🔧 2. 注册组件 & 写注册表

  • .msi 安装过程中会频繁写入注册表,例如:

    • 组件注册(如 COM、.NET 组件)

    • 程序的 Uninstall 信息

    • Shell 扩展、文件关联等配置

  • 写注册表比普通文件 I/O 慢,尤其在注册表项很多的安装包中更加明显。


🧹 3. 执行 Custom Actions(自定义操作)

  • 很多 .msi 安装包包含了自定义脚本(如 DLL、EXE、PowerShell、VBScript)做一些初始化工作,比如:

    • 检查系统环境;

    • 设置防火墙规则;

    • 生成配置文件;

    • 初始化数据库等。

  • 有些操作在后台静默执行,看不到,但可能花费数十秒或数分钟。


🔐 4. 系统权限验证 & UAC 控制

  • .msi 安装通常需要提升权限(UAC 弹窗),Windows Installer 会验证签名、检查系统策略、安全策略,可能多次切换用户上下文,略慢。


🛡 5. 杀毒软件实时监控

  • 杀毒软件或 Defender 会对新写入的 .exe.dll 等可执行文件进行扫描,尤其在大量文件复制或修改注册表时,造成明显延迟。


🔄 6. Rollback(回滚机制)开销

  • Windows Installer 提供了回滚支持:安装失败后可以自动撤销修改。

  • 所以每次安装都会记录大量恢复点和操作日志,这本身也会带来性能负担。


✳️ 补充:SSD 会快很多

  • 如果你用 SSD,安装时间会显著缩短;机械硬盘 + 杀毒软件是安装慢的主要元凶。


✅ 总结

.msi 安装慢的原因是:解压大量文件、注册表操作、自定义脚本、安全检查等多个步骤叠加的结果。
并不涉及用户代码编译,属于部署和配置层面的“重量级流程”。


举个例子,如何用逆向思维, 递归树的方法进行目标管理与任务规划?

🎯 示例场景:一年内写一本书 1. 逆向思维:从终点往回推 目标:一年后出版一本书 逆向思维:不是问“我现在该做什么?”,而是问“要出版一本书,前一步必须完成什么?” 出版 → 完成定稿 完成定稿 → 完成所有章节初稿 完成初稿 → 每月完成若干章节 每月完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