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洋中央虽然远离海岸、海岛,没有近岸渔场那种丰富的底栖和沿岸生物,但依然有鱼类生存,原因有几个:
1. 表层浮游生物支撑的食物链
大洋表层有大量浮游植物(依靠阳光光合作用)和浮游动物,这些是小型鱼类(如沙丁鱼、鳀鱼幼鱼)的主要食物,小鱼再被金枪鱼、鲭鱼、鲨鱼等大型掠食性鱼类捕食。
2. 洋流汇聚区和锋面
在大洋中部,洋流交汇处、温盐锋面、上升流区会带来富营养水,形成“海上绿洲”,聚集鱼群。例如太平洋的赤道上升流带和副热带辐合带。
3. 洄游性鱼类经过
很多大型鱼类(如黄鳍金枪鱼、旗鱼、鲣鱼)会跨越几千公里的公海洄游,在大洋中心觅食或经过。
4. 漂浮物形成的微型生态系统
漂浮的树木、海藻甚至废弃塑料,都会吸引小鱼、小甲壳类,进而吸引大鱼。渔民甚至利用“鱼聚装置”(FAD)在公海捕鱼。
不过,大洋中心的鱼类密度一般比近岸和岛屿周围低得多,渔获率也更依赖于找到洋流汇聚带、温差锋或漂浮物等“热点”区域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